海南网移动版

首页 > 海口 >

家人们,三亚在南繁硅谷建设上都取得啥成果啦?又有啥举措呢?

  3月11日,20多家种业领军企业入驻、设立涉农领域7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记者从3月11日举行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三亚多举措加快打造服务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繁硅谷取得系列成效。

  全力打造种业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近年来,三亚全力推进打造全球领先的种业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在建设国家南繁硅谷中取得良好成效。

  据了解,聚集科研主体方面,围绕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目前已有14家科研院所和10家涉农高校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形成由“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本省科研机构”组成的多层次、互补型创新组织体系。同时,聚集一批科创企业,中种集团、国投种业、大北农等20余家种业领军企业,荃银五星等百余家创新型企业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目前,三亚设立涉农领域7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建成基层农技推广机构7个。

  育种基地建设方面,三亚累计建成南繁基地高标准农田11.52万亩次,实现南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推动南繁育种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在三亚市崖州区建成5个智慧南繁示范基地,实现南繁基地“天空地”立体监测和分类分时管理。已建成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等南繁科研平台43个,投入科研设备2.33万台。

  下一步,三亚将加快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关键共性平台、应用研究平台建设等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依托动植物检疫中心、动植物离岸创新中心、植物隔离检疫圃等现有设施条件,以种质资源引进和国际检验检测、生物技术工程等服贸业务为载体,实质性推动创新举措与便利化措施落地。推动引进中转基地服务中心有序运行,建成种用动植物进出口服务专区,为全省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相关业务提供咨询、协办等服务。

  着力健全南繁科研育种服务保障体系

  据了解,就如何加快打造服务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繁硅谷,三亚将着力健全南繁科研育种服务保障体系。

  畅通种质资源进出口通道。三亚加快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种质资源进出境环节,持续健全海关、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联合行政审批和检验检疫机制,成功打通“全球重点引种地区—香港—三亚”的种子国际运输航线。

  提升种业监管服务能力。三亚率先在全国推动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三亚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建设。目前,全国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国首个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分中心,全国首个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已相继落户三亚市。

  培育种业CRO业态。聚焦南繁育种服务需求,三亚在全国率先印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种业CRO模式发展实施方案》,探索种业CRO新业态。围绕分子检测、种子质量检测、品种测试等多种实验室育种服务,建设16个种业CRO服务平台,汇聚60余家种业CRO服务主体。编制南繁田间综合服务规范,申请省级地方标准,开展“南繁服务”统一标识管理,提升南繁服务标准化水平。

  不断深化种业国际交流合作

  据了解,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繁硅谷上,三亚不断深化种业国际交流合作。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近年来,三亚成功举办一届亚洲种子大会、两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四届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四届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等系列种业国际交流会议,三亚已成为促进国际种业交流合作与联合攻关的重要窗口之一。

  深化与国际种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依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心”并已形成建设方案;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功举办2024年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论坛暨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心启动会。培育建设省级国合基地,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亚洲农业研究中心,已与13个国家的36所高校、科研单位及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颇具规模的国际合作网络。

  争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三亚聚焦海南自贸港发展战略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围绕主要农作物、热带特色果蔬、畜禽、水产四大领域搭建平台,内外联动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岛内农业开放合作“三循环”新机制,成为辐射带动海南及全国农业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责任编辑:小丽)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